开班仪式:锚定方向强担当
周倩强调,此次培训是贯彻集团青年素养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旨在帮助青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岗位建功。她对参训学员提出三点希望:
坚定理想信念,在砥砺奋进中淬炼初心“跟党走”。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智改数转等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
练就过硬本领,在上下求索中增长才干“堪大用”。苦练业务技能、甘于“自找苦吃”、发扬斗争精神,用埋头苦干打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严于修身律己,在躬身实践中常怀敬畏“守底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强化政治规矩。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树立青马学员良好形象。
专题教学:淬炼思想固根基
延安干部学院特聘教授杨忠虎以《延安精神及其新时代价值》为题,深入解读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实践路径。
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原党委书记薛耀军以《八项规定与党的作风建设》为题作专题报告。
现场教学:寻访圣地溯根源
学员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梁家河村史馆、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等地,沉浸式感悟延安时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交流研讨:凝聚思想促共识
青马学员围绕“如何激发创新创效活力”展开深入研讨。通过思想碰撞,凝聚起立足岗位、探索突破的智慧共识。
青年心声
01江苏总队 孙苏玮
一是信念引领、筑牢根基。引导团员青年实干担当,就要筑牢“思想关”。此次学习回去将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梁家河等红色事迹、奋斗故事,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集体事业,营造“实事求是、敢作敢当、说实在话、做实在事”的浓厚氛围。
二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引导青年扎根一线。总队一线员工青年比例占70%以上,特别是数字化团队、岩土隧道设计团队、岩土测试中心团队均为青年,他们在一线项目攻坚、技术攻关中经风雨、壮筋骨、强担当,像知青们打坝淤地般从实践中找突破点。岩土隧道设计团队在业务实践中创新创效,为业主节省造价三千万元。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挖掘宣传青年创新典型、定期开展青年创新成果展评和经验分享会、开展评优评先、给予建言献策奖励等方式,鼓励团员青年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像知青们修沼气池一样,让创新想法在实干中转化为实际成果,在创新中突破进取,在担当中创造价值,为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02四川总队 苏萍
从单位层面来看:
一、立足行业特点,明确创新方向
聚焦地质勘查主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地质工作智能化、数字化升级。例如引导青年参与地质大数据、三维建模、无人机测绘等。
二、完善激励机制,释放创新动能
一是优化考核与奖励。在绩效考核中增设“创新贡献系数”,对提出专利、技术改进或降本增效方案的青年给予专项奖励。设立“青年创新创效基金”,提供小额资金支持试点项目。二是职业发展双通道。建立“管理+技术”双晋升路径,明确创新成果与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挂钩标准。
三、搭建实践平台,促进能力转化
一是组建跨部门青年创新小组,以“揭榜挂帅”形式承接单位攻关任务。二是联合高校或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选派青年骨干参与重点研发项目。
四、营造包容文化,保障创新生态
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对非主观失误导致的探索性失败不予追责,不打击青年创新自信。
五、关注青年需求,提升归属感
一是生活保障上,为野外作业青年提供后勤保障,优化轮休制度、改善工作条件。二是情感联结上,通过工会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使青年感受到组织关怀。
从个人层面来看:
勤学多思,知行合一。
只有勤学多思才能培养创新思维,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把创新理论付诸实践创造价值与效益。
03云南总队 文磊
一、营造“敢想敢试”的创新氛围,破除思想藩篱
1.包容失败,鼓励探索:明确“宽容失败”是创新的必要成本。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区分探索性失误与失职渎职,让青年放下“怕犯错”的思想包袱,敢于挑战未知、尝试新方法。
2.打破层级,开放交流:营造扁平化、开放式的沟通环境。鼓励青年跨部门、跨专业交流碰撞思想,利用线上平台、创新沙龙、技术论坛等形式,打破信息壁垒,让创意自由流动。
3.价值认同,目标牵引:将单位战略目标与青年个人成长紧密结合。清晰传达创新的价值——不仅是为单位创造效益,更是青年实现自我价值、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途径。用有挑战性、有意义的目标点燃青年的奋斗激情。
二、构建“愿创愿为”的激励机制,点燃内生动力
1.多元激励,精神物质并重:超越单纯的物质奖励,构建多元激励体系,如荣誉激励、成长激励、物质激励等。
2.榜样引领,见贤思齐:大力宣传立足岗位、勇于创新的青年榜样。用身边人、身边事展现创新创效的可行路径和丰厚回报,激发“比学赶超”的热情。
3.关注体验,提升归属:关注青年在工作中的体验感和幸福感。优化工作流程、改善工作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增强青年对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发自内心地愿意为单位贡献智慧。
三、打造“善创善成”的能力支撑,夯实创新基础
1.精准培训,赋能成长:针对青年特点和岗位需求,围绕行业前沿知识、跨界融合等提供体系化的创新能力培训。
2.知识共享,协同进化:建立内部知识库、案例库、经验分享平台。鼓励技术骨干、老专家分享经验,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个体知识组织化,降低青年创新的学习门槛。
3.时间保障,专注投入:探索为从事重点创新项目的青年提供一定的“创新时间”,或灵活的工作安排,保障其有相对集中的精力投入深度思考和创新实践。
04甘肃总队 潘清元
一、打造“敏捷高效”的体制保障
1.打破部门壁垒,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科创团队,而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任务。由管理层综合统筹分工,保障项目高效顺利开展。
2.构建“产学研用”共同体,共同开展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科技创新提供导师、人才、设备、场所等支持,打消科技人员顾虑。同时,加深与高校、科研团队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的科研方法、最前沿的技术发展现状、科研方向等内容,激发科研活力和动力。
3.要给科技创新充足时间,生产重要,创新同等重要,要给创新时间,保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
二、建立奖励机制
1.建立合理的物质激励,打破“平均主义”,将奖励与项目效益强挂钩。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排名,切实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2.建立精神激励机制,设置年度“创新标兵”“技术攻坚标兵”等荣誉,在年会、内刊、官网等渠道立体化宣传
3.建立合理的成长激励,建立“创新积分制”,将专利、论文、标准等成果量化,将创新成果作为评优评先、晋升考评的硬指标。
三、提升内驱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创新创效需要面临各种难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内驱力,需要在不断失败和挫折中站起来不断前进,需要自身不断创造条件攻克各类难题,奋勇前进,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此次“青马工程”培训,不仅是一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薪火相聚,更是一次青年的思想共鸣,必将激励广大团员青年以更坚定的信念、更过硬的本领、更昂扬的斗志,在打造世界一流地勘矿业集团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