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邮箱登陆

党建工作

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修养

——江苏总队党建培训班(第一期)圆满结业

发布日期:2017-09-15 作者:江苏总队

为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党员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激发干事创业干劲,9月8日-11日,江苏总队党委组织17名党员在井冈山茨坪红色摇篮培训中心举办了“中国建材地勘中心江苏总队党建培训班(第一期)”。本次培训由总队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姚圣根带队。

开班仪式上,姚圣根代表总队党委作了开班讲话,他简要介绍了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与重要意义,强调了举办本次培训班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对培训纪律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期四天的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培训内容非常丰富,浓缩了井冈精神的精华,寓教于“景“,寓教于“行”,使每位学员真切感受到了井冈山精神的博大与厚重。

追忆革命历史 感悟井冈山精神

参加培训的党员认真聆听了井冈山茨坪红色摇篮培训中心李奎联院长讲授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讲座,深受教育。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从此激励了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英勇牺牲。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信仰

全体学员穿起红军服,先后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小井红军烈士墓、小井红军医院进行了参观教学、仪式教学和现场教学。



革命博物馆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陈列物、一个个小短片讲述着革命摇篮曾经的血雨腥风、激昂的革命斗志以及不朽的革命信仰。当全体学员冒雨向革命烈士敬献画圈,鞠躬默哀时,脚下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阶梯变得绵延而厚重;当老师饱含深情地讲授革命先烈为理想信念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时,先辈们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品德,仿如眼前的井冈山一样魁梧和让人敬佩;当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著名的小井红军医院和小井烈士墓地,义愤填膺与大义凛然交杂内心,“信仰比生命还重要”的信念让我们肃然泪下。


众志成城井冈情 岿然不动念初心

重走在挑粮小道,穿行林间,当年毛委员、朱老总还有挑粮战士们的身影仿佛依然在这里跃动,那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是对新中国诞生坚定不移的盼望和实践,是红军的信仰、精神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不由唏嘘当年创业艰难、意志坚定,感慨如今时光美好、弥足珍贵。


身处黄洋界哨口,似乎能感受到红军当年凭险苦战、以少胜多的革命气概;在《西江月•井冈山》的横碑下,毛主席当年意气风发、挥毫泼墨的英雄气概仿佛历历在目;在八角楼旧址,在湘赣边界一大旧址,在大井朱毛旧居,坚持学习、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磅礴气势喷涌而出。

革命后代讲往事 追忆先辈砥砺行

革命后代讲往事的互动教学,引起了全体学员的共鸣,革命后代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坎坷与坚毅。袁文才烈士嫡孙袁建芳老师讲述了爷爷在帮助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的故事;王佐曾孙王华文回忆了太爷爷身死后一家人的情感变化;老革命家曾志的曾孙蔡军缅怀了太奶奶恪守“一个革命的幸存者”的高尚无私的革命情操,她的《生命熄灭的交代》令全场学员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井冈山精神 代代相传

李奎联院长在培训班结业式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本期培训取得的良好效果,学员们学习态度端正,希望学员们将井冈山精神带到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

本次培训结班讲话中,领队姚圣根同志对培训纪律好、教育形式好,特色明确、主题明确表示赞扬,对学员们得到了锻炼,增进了了解,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坚定了理想信念表示肯定。井冈山的每一个教学点都是一部活教材,通过对井冈山精神、井冈山道路的现实价值的对接,特别是学员之间结合实际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增强了信心和决心,回到工作岗位上,要用井冈山精神引领总队改革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培训班还安排了学员交流环节,分享了自己在井冈山学习的心得体会,收获颇丰。学员们还利用课外时间,挑灯夜战,对自己四天来的培训收获进行了结业汇报。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井冈山培训虽已结束,但井冈山精神已永远扎根在每位学员的心中,我们将用信仰点亮人生,将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


京ICP备17020385号-1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有限公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