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宣言:以山为伴,与石为友,以奉献担当之勇,贡献地质力量;以科学严谨之态,探寻地质真理;以创新进取之心,攻克技术难题。
郝文俊,高级工程师,自然资源部地质找矿后备青年科技人才、地勘中心首批杰出工程师、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评审专家、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师,现就职于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入行十三载,他用惟以求真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在地质领域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自进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地质勘查院的那天起,郝文俊就开启了他与大地的不解之缘。多年来,他坚守野外一线地质生产岗位,与山为伴,与石为友,奔走在找矿勘探前沿,以高度的责任感践行着自己的职责使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他的足迹如繁星般洒落在无数个山区角落,每一步都承载着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为祖国探寻地下宝藏的坚定执着。

野外工作艰苦异常,面对崇山峻岭,严寒酷暑以及复杂地质问题的种种考验,不畏难、不退缩,积极投身于各项具有挑战性的研发任务。他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5个,县级财政项目多个。在白云岩、砂页岩、灰岩、脉石英、石英岩等非金属矿调查及地质勘查,金多金属矿等金属矿勘查工作中,他展现了卓越的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提交大型矿产地3处、中型矿产地2处、小型矿产地1处,提交有脉石英找矿靶区3处和金多金属矿找矿靶区3处。在高纯石英原料找矿技术领域,主动承担起地勘中心首批“揭榜挂帅”项目之一《高纯石英资源优选与提纯关键技术》研发任务,带领科研团队划分了我国高纯石英原料的重要成矿区带,确定了高纯石英原料矿石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高纯石英原料质量评价体系。经勘查工作发现高品质脉石英矿产地1处,矿床规模达到中型,脉石英矿石经加工提纯后SiO₂含量达到99.9972%,为安徽省皖南地区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及经济社会效益。主持的多个非金属矿项目成果已得到开发利用,其中郎溪县前峰山水泥用灰岩矿采矿权转让成交价款 6.35 亿元、东至县柯家村冶金用白云岩矿采矿权转让成交价款21.2亿元,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外,他参编的省级技术要求《安徽省建筑石料用矿地质勘查技术要求》填补了安徽省内建筑石料用矿技术标准的空白,参与的池州市三峰尖水泥配料用砂页岩矿普查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二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

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阻挡郝文俊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潜心求索,他在实践中做学问,在研究中谋创新。在主持众多项目开展期间,他发表高质量论文10篇,为地质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做出贡献。同时,他还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展现了其在创新方面的无限潜力。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相关企业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地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重任在肩,初心如磐。郝文俊既是一名优秀的地勘工作者,又是一名以使命践初心的共产党员。他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 “安徽总队优秀工程技术人员” 和 “安徽总队优秀共产党员”。郝文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地质工作者的奉献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他是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榜样,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地质事业,为国家的资源保障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以山为伴,与石为友,以奉献担当之勇,贡献地质力量;以科学严谨之态,探寻地质真理;以创新进取之心,攻克技术难题”。郝文俊的工作宣言诉说着他的梦想与追求,下一步,他将在地质领域不断开拓进取,为解决地质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贡献智慧力量。
在地质之路上前行,每一次的野外考察都是一场与大自然的深度交流,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是一次自我的超越。郝文俊深知,地质之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揭开大地的神秘面纱,为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