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工程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需要科技创新的引领”。这是来自广西总队的乌青松对工作的思考,也是他对人生的追求。
乌青松,男,中共党员,201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一级造价工程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外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优秀青年设计师。他始终扎根一线,致力于技术创新与项目实践,他不仅在专业领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在实际工作中展现了非凡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在科研领域,乌青松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导了多个校企合作研发项目,如“基于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勘察外业数据异常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力求实现勘察外业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异常预警,提高勘察作业的效率与质量。此外,他还参与了“桂林地区典型边坡灾害评估与防治技术”和“桂林市岩溶区红黏土工程性质研究”等重点项目,深入研究并解决了地区性工程难题,产出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和专利成果。他多次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项目,特别是在岩土边坡生态绿化支挡防护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他提出的“岩土边坡生态绿化支挡防护施工技术”被地勘中心评为2023年科技创新重要成果,并在多个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乌青松的科研成果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在实际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他负责的多项企业生产项目,如“广西北江水泥有限公司5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产能置换项目工程勘察”、“北新建材广西贺州年产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及10000吨轻钢龙骨生产线项目工程勘察”等,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学术贡献,引领行业
乌青松在学术领域同样表现出色。他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科研论文,为行业内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宝贵参考。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了《大直径潜孔锤成桩技术规程》、《长螺旋钻孔高压旋喷扩底桩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为行业标准的完善贡献了力量。
在荣誉面前,乌青松始终保持谦逊和低调。他深知,每一个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合作。因此,他更加注重团队建设和管理,致力于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技术团队。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结语
在未来的日子里,乌青松将继续秉持初心、勇于创新,为工程勘察与施工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