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邮箱登陆

地质科技

砥砺前行,开拓创新—记杰出工程师杨辉

发布日期:2024-11-06 作者:

科研工作就是不断探索,正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杨辉,中国共产党党员,2013年7月加入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本着对非金属矿科研行业的热爱和追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科研项目的历练,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先后主持及参与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中国建材集团技术革新奖一等奖、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察中心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申请各类专利10余件,参加10余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荣获中国建材集团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有限公司、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等多项个人荣誉。

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2013年毕业就加入了咸阳非矿院这个科研群体,对于杨辉来说,既兴奋又忐忑,刚从学校走出来的他,面对学校与社会的环境转变,有些不知所措。然而,不甘人后的性格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拼搏,奋起直追,成为业务精湛的科研人才。于是,他虚心向前辈们请教,从一点一滴学起,终于他画出了第一张完整的图纸、撰写了第一个可研报告、完成了第一个试验报告、申报了第一个科研项目、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得到了第一个荣誉。十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科技部,陕西省科技厅、工信厅以及咸阳市试验研究、选矿设计、技术咨询等数十项。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让他不再是那个初生的牛犊,在自己热爱的行业里,在自己奋斗的岗位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研标兵。

勇于担当,成绩斐然

十年的使命与担当,让他得到了成长的蜕变,逐渐成为了非金属矿科研行业的后起之秀,经常代表公司在行业科技会议中交流发言,得到了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他所主持的国家“复合型土壤调理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创新性地将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与微生物相结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解决土壤连坐障碍问题,获得了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主持的“高耐蚀预水化膨润土防渗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充分利用天然钠基膨润土特性,解决了膨润土防水毯施工难、防渗差等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正在集团内进行成果转化。尤其是在咸阳非矿院科研项目实施难以推进的情况下,杨辉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不但使得咸阳非矿院牵头承担的“节能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的综合绩效评价,还保质完成了“环保型高稳定摩擦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及示范”、“高性能环保矿物助剂制备技术研究及示范”等国家课题的验收;参与建设了高性能无机保温材料、环保型高稳定摩擦材料、新型隔热耐火材料等生产示范线5条,开发新工艺新技术10余项,将非金属矿物材料成功地在节能、环保等领域进行应用,增加了非金属矿物材料的附加值和应用面,助力非金属矿行业高质量发展。

敢于创新、突破自我

坚定执着的追求,绽放着绚丽的花朵,结出了累累硕果。主持参与的“高耐蚀预水化膨润土防渗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及示范”获得中国建材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商洛低品位钾长石高效开发利用研究”获得中国建材集团技术革新奖一等奖,“复合型土壤调理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示范”获得了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复合矿物型土壤调理材料研究开发”获得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环保型非金属矿物功能净水材料研究开发”获得陕西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二等奖。

作为一名朝气蓬勃的90后科研爱好者和科技践行者,他从未停滞前进的脚步,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地创新,立志将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为此,他提出了非金属矿物功能净水材料、非金属矿物功能生物材料、非金属矿物功能健康材料,并展开了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他希望有一天,非金属矿物材料也能像金属材料那样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撑。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科研创新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生,不断地突破自我,寻找新的契机,让自己成为非金属矿科研行业的佼佼者。

京ICP备17020385号-1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有限公司

分享到